當前位置: 首頁 /秋季 / 早起一碗粥防秋燥 秋季健康飲食原則

早起一碗粥防秋燥 秋季健康飲食原則


秋季健康飲食原則

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

茯苓、芡實、山藥、豇豆、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。《神農本草經》更把茯苓列為上品,稱其“久服安魂養神,不饑延年”。因此藥膳粥是此時調節脾胃最好的飲食。立秋後早晨喝碗粥,既可瀉秋涼,又能防秋燥。

吃祛濕熱的藥膳

脾胃虛弱者若適當多喝點具有健脾利濕作用的藥膳,對身體大有裨益。祛濕的藥材最常用的莫過於香薷了,《本草綱目》稱:“世醫治暑病,以香薷飲為首藥,此外,還有薏米、扁豆等。

飲食作息規律

在幹燥的秋天,身體的水分特別容易蒸發,身體在缺乏水分的情況下,血管會較脆弱。尤其是對胃潰瘍、胃下垂、胃出血等患者來說,要特別注意飲食、作息的規律性,以免加重胃部負擔,導致病情惡化。

以淡補為主

對於一些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,立秋時節一定要與滋膩的養陰之品如鹿角膠、阿膠等 " 劃清界限 ",否則,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立秋後應以“淡補”為主,與肉食相比,葉類、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。因此選擇一些清淡食物,如茄子、鮮藕、綠豆芽、絲瓜、黃瓜、冬瓜、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。

少吃消暑水果

俗話說“秋瓜壞肚”。入秋後,雖然天氣仍然很炎熱,但是陽氣已逐漸消退,除了南部沿海的廣東、海南等省,我國多數省市都不宜再食用夏日消暑水果。

這是因為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。夏天時大量吃瓜雖不至於造成配誒疾患,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,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,勢必更助濕邪,損傷脾陽而導致出現腹瀉等脾胃疾患。因此,立秋之後應慎食瓜類水果,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。


注:本文所屬轉載,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,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聯係我們,我們會及時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