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首頁 /秋季 / 秋季防病做好七件事 多鍛煉室內通風換氣

秋季防病做好七件事 多鍛煉室內通風換氣


  人在衣、食、住、行方麵的變化隨著季節更替而進行。進入秋季,天氣轉涼,容易生病,這個時候我日常起居飲食都要做出調整,做好日常養護工作,那麼在秋高氣爽的時節,我們養生要注意哪些事項呢?做好下麵七件事,讓你遠離疾病安然過秋。

  :秋果鮮蔬中的香蕉、菠菜、鴨梨等均是滑腸或“寒涼屬性”。當腹部、足部受涼或吞咽進過多的冷空氣,再食用寒涼食物極易出現肚子的“驚雷暴雨”。

  有“痛風”傾向的人切莫貪食水產海鮮。魚、蝦、肉、肝、腎富含“嘌呤”。當“嘌呤”代謝障礙即多發生“高尿酸血症”形成酸性體質或大腳趾腫脹、劇痛的“痛風”。

  秋漸涼,金風吹醒了脾胃,但不宜急於“貼秋膘”。日夜大吃大喝勢必超重增胖,也致膽汁及胰液分泌過多而促成膽管壓力過大;激活胰蛋白酸原而轉化成胰蛋白酶,可促成胰腺自身消化而出現危險的“急性壞死性胰腺炎”等。

  衣:中秋“季候風”易變難卜。往往是晌午還熱,晨暮已偏涼,宜多關注當地天氣預報,適時增減衣物,夜眠或午睡不讓肚臍、後背、足部受涼,謹防感冒或哮喘等。

  行:外出步行或旅遊,鞋底不宜過薄,鞋麵不宜“緊繃”。維護足部體液循環和脈絡通暢;防肌肉酸痛、不適。

  住:通風換氣加消毒。“向陽麵”房間便於采光,非悶熱天氣,適當請陽光入戶,通風換氣、消毒房間,可減少病原微生物數量及密度。停用的涼席、備用的被褥、毛毯等,清潔後日曬,可除“蟎蟲”、防黴變。

  防:提升免疫力防大病。秋天病原微生物滋生繁衍活躍,毒力強,載體多,易生帶狀皰疹、流行性感冒、乙型腦炎、肺結核、胸膜炎、咽喉炎、痢疾、霍亂等。建議用冷水擦洗鼻腔、胸背,提升免疫球蛋白防病本領,以適應大風降溫的“寒潮”等惡劣天氣。

  :耐寒訓練不可缺失。身體健康時不妨在逆風中奔跑、跳躍。提升鼻腔、肌膚的耐寒力,加強肺髒的通氣和換氣功能,對防與治呼吸係統病、心腦血管病或維護肌膚健康均有助益。提倡每日運動3次,每次不短於10分鍾或每日持續運動30分鍾,但運動項目和強度均講究“個體化”。

  情:當心“情感紊亂綜合征”。中秋後寒風瑟瑟景色蕭條,一些多愁善感又易觸景生情的人,麵對“灰冷”情調、景象,通過人體感官作用於人體第三腦室的鬆果體,導致褪黑激素釋放增多,白天思睡、乏力,勞動能力降低……

  加強“光照療法”能夠緩解這種負麵情緒,好天氣適當接觸陽光,多投身群體性活動,辦公室白天也可加強“熒光燈”照明。早餐酌食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,均可提升勞作或用腦效益。


注:本文所屬轉載,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,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聯係我們,我們會及時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