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養生專家主張將食物打成糊食用,如蝦糊、黑米牛肉糊等等。請問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?這種飲食方法對人體健康是否有幫助?
日常生活中,諸如此類的宣傳並不少,市麵上也出現了各種將食品研磨細碎的工具。不過,要回答糊狀食物到底好不好這個問題,首先要弄清楚:糊狀食物到底是什麼?
食物在我們胃腸道的消化,分為兩種。一種是機械性消化,一種是化學性消化。正常情況下,我們進食後食物通過口腔的咀嚼,胃、腸的蠕動等,把大塊食物磨碎形成食糜,這是機械消化。食糜進入十二指腸後,被胰腺分泌的各種消化酶進行化學消化。
機械消化過程形成的食糜,就是一種糊狀物質。這種糊狀食物容易消化,但如長期進食,對消化功能正常者實有壞處。
一般來說,胃將食物消化成食糜的時間,大約為40分鍾到幾個小時。
但是,對於嬰幼兒或老年人來說,因其消化係統肌肉動力不足,可能無法將食物徹底機械消化形成食糜。將食物打成糊狀,幫助食物變成消化酶易於分解的狀態,保證消化的徹底,從而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率。
除了嬰幼兒與老人以外,還有一些特殊人群,如胃動力不足、消化不良等將食物打成糊狀,可以促進消化,幫助營養吸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