討論雞、鴨、鵝營養價值哪種高,換句話說,也就是哪種對人體最補。然而,雞、鴨、鵝三者的營養調補作用各有特色,並不是千篇一律的。
真相一:雞肉進補,並非人人皆宜
雞肉性味甘溫,能溫中補脾,益氣養血,補腎填精。
病後氣血不足、脾胃虛弱者,可用母雞一隻,黨參15克,當歸15克,一同煮爛,調味,分次食用。
腎虛精虧、耳鳴耳聾、陽痿、遺尿等者,可用雄雞一隻,生薑適量,米酒和水各半,煮熟,調味熱食。
中醫認為,雄雞性屬陽,溫補作用較強,適合於陽虛氣弱的人;雌雞屬陰,比較適合於陰氣受損的產婦、年老體弱及久病體虛的人食用。
雞肉進補並非人人皆宜
如尿毒症病人,因雞肉蛋白質高而不宜多食;高熱病人或胃熱嘈雜病人,因雞肉性溫而忌食。
體胖、脂肪肝、嚴重皮膚病病人宜少食或忌食;痛風病人忌飲雞湯。
中醫所說的熱證、實證、邪毒未清病人,不宜多食雞。
真相二:鴨肉,既滋陰又清熱
鴨肉味甘、鹹,性微寒。能滋陰清熱,健脾益胃,利水消腫。
鴨肉含有豐富的煙酸,對心肌梗死病人有保護作用。
鴨肉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多,對抵抗衰老有良好作用。
肺結核幹咳和慢性氣管炎幹咳者,可用沙參、玉竹各30~50克,老鴨(或水鴨)一隻或半隻,煲湯食用。有潤肺止咳效果。
營養不良性水腫、心源性水腫、腎性水腫者,可用青頭雄鴨一隻,蔥白三棵,粳米適量,煮粥食用。對水腫消退有效果。
一般來說,體質虛弱、低熱、食少、大便幹燥或有水腫者,用鴨肉滋補較適宜。但受寒引起胃痛、腹瀉、腹痛、腰酸,月經痛者,就不宜吃鴨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