佝僂病的多發生在2-3歲兒童身上,初期發病在3個月左右的寶寶身上較為多見,在發生佝僂病後,症狀表現以精神症狀為主,早期表現為多汗、好哭、睡眠不沉、易驚,由於頭部的多汗而使頭部發癢,孩子常搖頭摩擦枕頭而致頭枕部禿發。
1、3-6個月嬰兒:在枕骨、頂骨中央處的骨骼,出現類似乒乓球樣的彈性感覺,稱為顱骨軟化。
2、1歲左右的兒童:如果患有佝僂病,額、頂部對稱性的顱骨圓突,稱為方顱,胸部則可見到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膨大如珠,稱為肋串珠,並可出現胸廓畸形如胸骨前突呈雞胸和肋緣的外翻。由於四肢和背部肌肉的無力,孩子的坐、立和走路都晚於健康的孩子,且容易跌跤。
3、大於1歲的兒童:前囟門過大而且閉合延遲(正常嬰兒一般在18個月左右即可閉合),走路可出現兩下肢向內或向外彎曲的畸形呈0型腿或X型腿。此外,孩子的出牙也延遲,且容易發生蛀牙。
1、 目的在於控製活動期,防止骨骼畸形。治療的原則應以口服為主,一般劑量為每日2000IU~4000IU,或1,25-OH2-D3 0.5μg~2.0μg,一月後改預防量400IU/日。大劑量治療應有嚴格的適應症。當重症佝僂病有並發症或無法口服者可大劑量肌肉注射維生素D20萬IU~30萬IU一次,3個月後改預防量。治療1個月後應複查,如臨床表現、血生化與骨骼X線改變無恢複征象,應與抗維生素D佝僂病鑒別。
2、 膳食補鈣: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我國每日膳食鈣供給量0~6個月為300 mg,7~12個月為400 mg,l~3歲為600 mg。隻要母乳充足或攝入足夠的配方奶,可滿足嬰幼兒的鈣營養。佝僂病的治療一般無需補鈣,除非並發手足搐搦症等低鈣表現。
3、 除采用維生素D治療外,應注意加強營養,保證足夠奶量,及時添加轉乳期食品,堅持每日戶外活動。
4、其他。對已有骨骼畸形的後遺症期患兒應加強體格鍛煉,可采用主動或被動運動的方法矯正。對於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高危因素時,在生長發育過程中,應避免過早的承力性運動(如避免過早練習坐、站、扶掖下蹦跳等)。
如已經出現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(O形腿按摩外側肌,X形腿按摩內側肌),增加肌張力,以糾正畸形。嚴重骨骼畸形可考慮外科手術矯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