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愛中比時間短還令人尷尬的是什麼,是不舉,因為時間短的情況可以用藥物或者輔助工具來繼續完成,但不舉就完全沒有辦法了。可能很多男人都有過“不行了”的時候。這是一個十分自然而又十分普遍的現象。除個別經檢查確有器質性病變者外,重要的是男子如何看待這一現象。
正常情況下,大多數男子都能冷靜地看待和接受這一事實。因此,他們不會受到傷害並很快恢複正常,繼續他們的性體驗。同時,他們的妻子甚至還來不及擔憂,這一事實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。然而,還有少部分男子則不同,即使隻發生一次性生活的勃起困難,便會在下次的性生活中表現為憂心忡忡,且總是像旁觀者一樣監視著自己的性表現。畏懼心理和潛在的焦慮,使這些男子的注意力從性感受上轉移到陰莖的腫脹或疲軟的程度上。這部分人最後往往成為男性性疾患門診的心因性陽痿患者。臨床中幾個病例可以生動地說明這一點。
根據芝加哥大學研究者完成的一項裏程碑式的研究,在50-64歲的男性中,約1/3有勃起功能障礙;65-85歲的男性中,有勃起功能障礙的占44%左右。可見ED的風險雖然的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,但仍有超過半數的男性與之“無緣”。
大約從50歲起(抽煙或有糖尿病的或兩者兼備的男性,往往會早於50歲),在勃起方麵開始發生改變。這一過程發生的快慢因人而異。不過,年齡較大的男性,已經不能僅憑性幻想就勃起了,直接對陰莖的愛撫因此變得不可或缺。
20年前,中國科學院的一對研究生夫婦住進了集體宿舍,正常的夫妻生活停止了,隻有在周末本地學生回家後才能在宿舍小聚,可誰知這位男子卻全無反應。原來他總擔心隔牆有耳或哪位同學突然闖進來。直到他們自己找了間小屋後,他的性功能才恢複正常。
一位40歲的男子與妻子一同前來尋求勃起障礙的治療。該男子在雙方的性生活中差不多有1/4的時間會出現勃起困難。他妻子不時表現出對他性能力的輕蔑、嘲笑和挖苦。在治療中,醫生才獲悉妻子一直有婚外性關係。其陪同丈夫一同治療,就是為了證實丈夫無能而她的婚外性關係是出於無奈,所以她總是在治療稍有起色時就故意幹擾治療的進程,此病例最終以解除婚約而結束治療。
由此可見,有些人出現境遇性ED或偶發性勃起困難並非完全是生理因素所致,其誘發因素是多種多樣的。如有些人隻有在外出度假時正常,而在自己家裏不行,有些人發現避孕套等避孕工具易抑製他們的性興奮,還有潛在的同性戀意識、對較小陰莖的擔心、缺乏愛情的婚姻關係等等,凡此種種都可以使男子“抬”不起頭來,意誌日趨消沉,甚至喪失生存下去的勇氣。
其實,要想克服這種黯然傷心的情緒,就要對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一些不正常現象進行科學的分析,並設法從精神的桎梏中衝出來。因此,偶發性勃起困難者在尋求醫治時,應卸下沉重的精神負擔,把自己心中的苦悶一吐為快地說出來。隻有這樣做了,才能渡過一時的困境,恢複正常的性能力。但要提醒的是,無論你將接受何種治療,最基本的原則是:需要本人的自信、自強和自潔